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延绵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重视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培养成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
爱国主义思想在当代大学生当中虽然依旧保持总体良好的状态,但是在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受西方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影响,爱国主义思想被弱化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当下社会,西方社会文化对中国的渗透影响更加明显,其所宣扬的独立、自由、平等的观念对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网络以及相关新媒体的快速成长,为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加之部分大学生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追捧和对本国历史的不了解,就使得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了。同时价值评判标准的多样化,也使得思想领域出现混乱,冲击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地位。
第二,重视程度不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社会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传播,使得对于自我物质层面的关注远超出对于精神层面的关注,并且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也就使得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不够。同时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自身认识程度、领悟层次的不同,会使得对于爱国主义的认识不具有深刻性,不能形成具有体系的认识。这也与其缺乏坚定的信仰有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没有形成对于国家、民族的坚定信仰,面对物质方面的诱惑,出现信仰危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当代有着十分迫切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大则关系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小则关系着个体的健康成长。
第一,爱国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有利保障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维持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抵制不良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同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一代代大学生的努力,如果没有培养起对于祖国的强烈认同感,没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便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建设事业中来。所以,就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建立起对于国家的强烈感情,热忱地为祖国未来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第二,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各种不同的价值观都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大学生要健康成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主义思想可以说是一个基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素质教养,爱国之心如果被扭曲,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势必也将受到影响。大学生通过培养自身具有的爱国情怀,才能主动承担起祖国未来发展的责任。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奉献者,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每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同国家、集体的利益是相一致的。在做事情的时候,必须要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先,不能为满足一己私利而做出有损国家、集体利益的事。要坚持将爱国主义作为当下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一大力弘扬,同时配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我国目前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矛盾也不断出现,就导致了社会上不同的声音,为了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不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势力,就要重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尤是如此,在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时候,不能一时冲动,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第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书本教学与口头授课,并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所以要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就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组织同学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身感受革命年代的光辉岁月、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积极开展形式各异的理论讨论、辩论,通过让同学们动手查阅相关资料来切实体会祖国的今昔变化,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于国家的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是空洞的,也不能是高不可及的,不能让同学们有神秘的感觉。要结合时代特点,有针对性、目的性,定期在学校中开展教育活动。例如全国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的活动,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回顾历史,组织观看阅兵,引导学生查阅部分老兵的光辉人生故事等等,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存在于这些老兵心中、身上的浓浓爱国情怀,从而也激发出自身的爱国之情。第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虽然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但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积淀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看待爱国主义问题的时候要结合历史,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从古至今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伦理道德培养了国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民族、国家的纽带。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就将爱国作为重要内容,因而必须深刻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来加深大学生对我国文明发展历程的认识,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这种来自历史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在内心深处对爱国主义产生认同,以激发爱国热情,从而共同为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前行。
第四,大学生应从实际行动做起,树立正确的爱国观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爱国行为,反对各种错误形式的爱国主义。爱国不能失去理性,违背原则。热爱自己的国家,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在对自己国家产生深厚感情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其他国家不同的价值观,以宏观的视野明确不同价值观的共存共生,不可产生盲目排外的狭隘爱国主义情绪。面对任何有损于国家、民族的事情,都要以合理合法的手段为维护国家的荣誉而斗争。提升个人素养,通过学习要将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到理性的高度,清楚爱国与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爱国主义自觉意识,积极参加爱国教育实践活动,正确利用、合理对待网络等新资源,宣扬正面爱国理念。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3.
[2] 冯艳霞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D].2011.
[3] 李红冠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J]. 人民论坛,2013.
[4] 李贵峰 . 浅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
第三章以俄为鉴加强和创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从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上我们既看了成效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对中俄两国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简要对比分析,以借鉴其有益成分。第一节中俄爱国主义教育的对比分析本节主要从中俄两国爱国主...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既体现出时代特征,又承接了民族传统,日益显现出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属性。如何正确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怎样将二者相统一,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对于科学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
第4章科学运用大众传媒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对策通过对大众传媒属性、用途及其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好的把握大众传媒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分配,如何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发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不仅...
爱人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政府文件和教科书中,人民的概念被普遍等同于广大老百姓,其具体含义缺乏明确的解释。这个基本概念的含混,对于认识、理解并践行爱国主义是有消极影响的。与此相关的为什么要爱人民以及如何去爱人民都是爱国主义教育...
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有利于增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底蕴,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维度,明确教育的归宿...
爱国主义包含了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如何将情感思想转化为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的重要。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需要各个高校给予更多的重视。如何将...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现今多边复杂的世界局势中,民族大义这种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支撑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丢弃。面对繁杂的新形势,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重视以民族大义为主旋律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今中国政治建设和社会发...
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统一的鲜明旗帜,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柱,它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如何在大...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有关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包含着深邃思想和多维意蕴,深刻阐释了爱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丰富内涵、根本任务和实践要求,推动了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是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