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当代高校学生消费问题研析
【第一章】高校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构建研究绪论
【第二章】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构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消费观建设中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逐渐成为新兴的消费力量,对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1 消费及消费观
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在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指某时期某人或某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消费需要,它们支配和影响着人的消费行为,人类的一切消费行为,都是以消费需要为基础的。消费需要是消费者对获得消费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消费需要的表现十分复杂,它既受到需要自身特点的影响,又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消费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计划型、随意型和节俭型。这三种消费方式都各有利弊。
消费观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指人们支配自己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消费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消费者在进行和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方式、过程和趋势的评价和价值判断。人们的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职业地位、文化程度、年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消费观念经历了理性消费时代、感觉消费时代以及感性消费时代的演变。它们对不同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2.2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
随着社会的逐渐转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传承了社会上惯有的消费观念。但是,富有朝气、活力和进取心的当代大学生,其消费行为也呈现出如下一些新特点:
1.消费支出总体水平上升。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人民的消费质量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另外,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下,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宠爱使得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的总体水平呈上升态势。
2.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在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大学生在物质需要上呈现多元性,形成丰富强烈、纷繁复杂的物质需要结构,既有低层次的基本生计需求,又有高层次的与心理、精神相联系的发展需求,如享受新奇高雅文化娱乐的需要、提升自我学习求知的需要等。
3.消费方式电子化、网络化。科技进步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供了消费便利。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也逐渐趋向电子化、网络化。网络正在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据中国经济网的调查显示,在广大的网购队伍中,大学生日渐成为主力军(见图 2.1)。从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大学生们无所不购,乐在其中。
2.3 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习惯,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1.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批判地继承传统消费观念,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科学消费、反对浪费的重要性、紧迫性,报道勤俭典型和经验,曝光浪费现象,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减少不合理消费,摒弃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促进他们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同时,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科学地消费,还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2.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科学消费,就是在消费领域中,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消费和谐”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科学消费是对目前我国社会消费领域提出的新要求。
引导当代大学生科学消费,形成绿色、和谐、理性的消费观,有利于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对在继承我国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的消费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资源节约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先进消费文化的弘扬,最终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要求重新建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十八大明确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章,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文化建设,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要求在文化领域...
3.2根植于传统思维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观思维方式是历史长期积淀的文化产物,它拥有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思想,它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维过跨时代辩证扬弃,对科学发展观具有理论...
1绪论1Introduction1.1研究背景与意义(Research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1.1.1选题背景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然而关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观念却是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凸现出来的。20世纪中后叶,工业文明引发了人类文明的危机...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么,在经济方面,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先从内涵看措施。一、科学发...
一、科学发展与妇女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之所以要改变世界,要促进社会发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既有的生存状况,使异己的力量得以排除,使人的本质得以正常的发挥和充分的展现。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发展是实现人解放的重要手段,人的解放是发...
学发展观萃集全球发展理论成果,体现了全球发展观演变的内在逻辑;它又从中国后发现代化的实际出发,是中国特色发展观的最新成就.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蕴理性思考,彰显时代特征,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符合自然辩证法理论中人与科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协...
一、文化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文化的涵义文化即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又是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的文化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然而一定的文...
近年来,在丰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丰县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县域经济总量。从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看,全县累计实现地...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