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影响台湾问题的多个国际因素研究
【绪论】美日介入下台湾问题化解探究绪论
【1.1】美国是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国际因素
【1.2】日本是影响台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1.3】台湾问题的其它外部因素
【2.1】国际因素介入台湾问题的原因
【2.2】国际因素对台湾问题的深刻影响
【3.1 3.2】积极创造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
【3.3】应采取的具体对策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国际因素下如何应对台湾问题结语与参考文献
1. 3 台湾问题的其它外部因素
除了美国、日本外,与台湾问题有关的外部因素还有很多,在亚太地区主要是东盟、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朝鲜半岛。
1. 3. 1 东盟。
由于历史恩怨和冷战思维的影响,东盟部分国家至今对中国的发展强大抱有一定程度的戒心和疑虑。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台湾与东盟各国关系一般,不引人注目。70 年代初到 80年代末这 20 年时间里,随着台湾被逐出联合国和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转而承认北京,台湾与东南亚的政治关系低迷,经济关系却大幅度加强。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东盟与台湾的"政治关系"突破了民间往来的限制,官方关系开始解冻。
随着冷战结束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在美日加强与台湾关系的带动下,东盟各国与台湾都各有所求,双方关系开始解冻并不断强化。
首先,从政治上看,各国都不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而把它当作一个地区问题对待。它们认为,由于与两岸在地缘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台湾海峡的稳定与否与它们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台湾问题不单纯是中国的内部事务。特别是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在政治上把东南亚当作"务实外交"的突破口,李登辉及其他台湾高官纷纷赴东南亚进行"度假外交".1994 年 2 月,李登辉以"私人度假"的名义,先后访问了菲律宾、印尼和泰国,会晤了三国领导人。李登辉的东南亚之行被称为"破冰之旅",国际舆论认为这为台湾加强与"非邦交国"的实质关系提供了先例,其恶劣影响至为深远。陈水扁当局还把东南亚作为推行"务实外交"的重要舞台。台湾"副总统"吕秀莲三番五次谋求到印尼开展"度假外交",希望在东南亚打开一个缺口。在东南亚方面,除文莱和缅甸外,其余各国则都派了部长级高官访台,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等也曾先后"过境"台湾。
其次,从经济上看,各国都力图保持和加强与台湾的实质关系,通过与台湾开展经贸关系捞取实惠是各国对台政策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台湾在经济上实施"南进政策",东盟国家也做出响应和互动,双边关系全面提升。部分东盟国家见利忘义,甚至公开发展与台湾的半官方关系。
台湾企通过加强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来实现"以经促政"和"政经互动",争取扩大所谓的"国际生存空间",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并以此抑制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众多东盟国家恢复经济急需大量资金,为台湾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会,从而提升了此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程度,这就完全可能导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内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从全局利益考虑,在局部利益上加大对部分东盟国家的妥协,从而导致中国有可能加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中的政策成本。
现在,东盟各国已成为台湾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对外投资场所,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得到了全面提升。
第三,从军事上分析,各国都要求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反对使用武力。
东盟国家也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有意识地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安全合作。东盟对台湾所鼓吹的"亚太安全体系"和将台湾纳入亚太安全保障体系表示"理解",并于 1995 年 12 月,首次接纳台湾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东盟地区论坛的下属智慧库--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使台湾获得与东盟国家共商地区安全问题的机会;新加坡与台湾之间已持续 20 多年的军事合作项目-"星光计划"至今仍在继续;1995年 4 月新台首次举行针对我国的"海猎 5 号"反潜军事演习;菲律宾与台 1996 年初达成"扩大军事交流"共识和"敦邦专案",并同意向台湾提供苏比克军事基地,供台空军使用;东盟国家与台高层军方的接触也日趋增多,台湾还派出"敦睦舰队"赴印尼等国访问交流。
东盟对台湾的政策既干扰了海峡两岸的统一步伐,又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部分东盟国家发展与台湾的关系,或多或少地存在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强大和崛起的意图。各国对中国的崛起存有疑虑,不知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它们意味着什么,美日鼓噪的"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也有一定市场,东盟也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和竞争对手,宣扬"中国威胁论",想借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压制中国。
它们也想"以台制华",但囿于实力和中国对它们的重要性,因此表现的形式相对缓和、低调和隐蔽。
东盟诸国重视经济利益,想通过发展与海峡两岸的关系,来获得投资和贸易上的好处,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但是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符合东盟诸国长远的国家利益,与中国搞好关系的现实利益也在增加,因而它们不会过于冒犯中国。
1. 3. 2 俄罗斯。
当前,俄罗斯尽管与我国建立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在对台军售等原则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在任何情况下俄罗斯都会不折不扣地遵守它对中国做出的庄严承诺。
目前,由于有北约东进的压力,俄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国际政治领域,都迫切需要利用海峡两岸之间以及中国与美国之间围绕两岸关系所存在的矛盾。这样,台湾海峡便随时有可能成为包括美、日、俄以及大陆和台湾在内的"四国五方"的现实利益和战略企图上的诸多冲突的集结处或聚焦点--两岸互动过程的风险性随之大幅度地提高了。
俄罗斯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迫切需要从国外大量引进贷款和投资并增加外贸出口。台湾当局显然利用了俄罗斯的这种需求,继续用经济援助、贷款和投资作诱饵,千方百计地使俄罗斯在发展与台湾的关系时突破"非官方"的限制,并谋求俄罗斯支持它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的做法。
在俄罗斯,政府和民间都存在一股发展与台经济、政治关系的势力。这股势力千方百计想使俄台关系超越民间范围,如他们试图使"俄台经济文化关系协调委员会"驻台办事处带上官方色彩,要求向台出售军火,呼吁和台直接通航等。1992 年1 月和 4 月,台"外交部次长"章孝严两度访俄,俄官方人士也相继访台。俄罗斯议会曾着手制定"与台湾关系法",并主张向台出售先进的武器装备。
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实惠,俄罗斯以及它的某些地方政府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台湾当局的要求,在把俄台关系限制在"非官方"范围内的同时,继续与台湾发展"实质关系".
此外,俄罗斯国内还存在着具有一定影响的"支持台湾院外集团"和一些不希望中国强大的人,他们也会对俄罗斯政府的对台政策施加影响。随着俄罗斯地方权力的扩大,一些地方 (尤其是远东地区)当局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绕过俄罗斯中央政府而积极同台湾发展经贸和文化关系。
俄罗斯已经与台湾签订了开辟直通航线的协议。2001 年 4 月 30 日俄罗斯远东地区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首航抵达台北,从而开通了俄罗斯与台湾的直接空中航线。虽然俄罗斯目前禁止台湾副部长级以上的官员前去访问,但是,据报道,俄罗斯外交部的官员曾放出风说,并不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对这一政策进行调整的可能性。这位官员表示,不排除俄罗斯和台湾今后依据 "非正式访问"的模式实现双方高层官员的互访。
现在俄已是台与独联体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台俄正式签署了航运协定。在此基础上,双方不仅设立了经济文化办事处,还加强了议会之间的往来。
从总体上看,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符合俄罗斯的长远利益。俄罗斯领导人当然明白,中俄关系是大局,为台湾问题损害中俄战略关系是不可思议的。在苏联解体之初中俄关系并不密切的情况下,俄罗斯尚不愿意在台湾问题上同中国对抗,那么,今天两国关系已发展到"面向 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俄罗斯就更没有理由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挑战了。但俄国内某些势力在台湾问题上捞取"实惠",甚至破坏中俄关系的倾向是值得警惕的。
1. 3. 3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作为"地处东方的西方国家",外交政策上一直有"偏东还是偏西"的选择。
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中美两国关系曾一度陷入低潮,中澳关系也随之出现短暂的紧张局面。例如在 1996 年,澳大利亚是率先声明支持美国海军派遣两艘航母驶入台湾海峡的国家。近年来,澳大利亚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一直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坚持这一立场。
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演进和复杂化,美国一直想把介入台海问题的外部因素扩大化,在这种努力下除了让日本日渐步入前台外,澳大利亚在美国对华战略围堵的棋局中的作用也日趋重要。
一直以来,美国同澳大利亚的同盟体系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近年来美国加快了建立"亚洲北约"的步伐,美国极力推崇的"美-日-澳"亚洲北约式同盟,是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铁三角".
国际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澳大利亚和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作战链中的"南北双钳",因此,澳大利亚的军事战略意义非同一般。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澳大利亚在许多国际事务上一向紧跟美国,而日本与美国之间还存在两颗原子弹的"阴影",在关键时刻迫于国内民众的压力及政治考量,日本能不能与美国的策略保持一直还存在变数。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希望澳大利亚能协调行动,在台海发生武装冲突时协助美国的军事介入。美国一直要求澳大利亚明确表示一旦美国卷入台海冲突,澳大利亚必须站在美国一边。
在台海问题上,目前看来澳大利亚想成为一个例外,不愿追随美国。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曾表示,国际法承认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中美因为台湾问题发生争端,澳大利亚应尊重这一现实。而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和外长唐纳在访问北京时也都曾表示,即使有《澳新美条约》,在台海冲突中,澳大利亚也不会参战。
这使美国和台湾吃惊不少,台湾当局甚至要求澳大利亚澄清并收回这一说法。
澳大利亚已暗示,在台湾问题这一中美分歧的问题上,它再也不会自动站在盟友美国一方,甚至对美国国务卿赖斯 2006 年 4 月访问的公开分析,也部分关注其中的安全对话会不会过度触怒北京。
澳大利亚在中国的利益中心早已从台湾地区转到大陆,因此不希望看到台湾海峡两岸的政治关系因为"台独"而紧张甚至出现危机,这也是中澳关系之所以快速发展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由于澳中之间没有历史包袱,使得澳大利亚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崛起,加上台海问题与其关联程度远不如日本,导致澳大利亚在台海问题上与美国的期望时有疏远。
对中国而言,澳大利亚不仅是重要的经贸伙伴,而且是国际战略中可接近的对象。中澳没有领土接壤,也没有历史或者意识形态上的重大纷争,这决定了在台湾问题上澳大利亚有和中国取得共识的可能性。
1. 3. 4 朝鲜半岛。
在朝鲜半岛南方,由于韩国与台湾扩大实施贸易自由化政策,双方民众收入增加带来的购买力提高,以及双方贸易结构的互补关系,韩台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1996 年台湾成为韩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
台湾于 1992 年 8 月 24 日与韩国断绝外交关系之后,迅即对韩国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性经济制裁措施。金大中任总统期间,韩台关系出现了相互接近的迹象。台湾执政党和反对党频频访问汉城,其中国民党秘书长两度访问汉城,并出席了金大中的就职仪式。台湾的目的是利用韩国急于摆脱金融危机的心态,以向韩国提供援助为媒介,实现韩台官方接触,提升韩台双边关系来拓展台湾的外交空间。
就目前来看,韩国还没有在台湾问题上直接与中国对抗,利用台湾问题来加强韩美日同盟的迹象还没有显露出来。
半岛北方的朝鲜本来就对我发展与韩国的双边关系十分不满,为了摆脱国内所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争取得到台湾更多的经济援助,就不惜采取提升双边关系层级,与台签订核废料处理协定,为台提供核废料的处理场所,使台湾当局影响进一步向东北亚渗透。
当然,朝鲜半岛的双方都不会无视作为周边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影响力,而发展与台湾的全面关系。
康熙年间, 清政府以强大的水师渡海攻台, 掌握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 促使盘踞在台湾的郑氏集团缴械投降, 统一了台湾。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 日本联合舰队以夺取黄海制海权为目标, 打败中国北洋水师, 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割让台湾。...
第1章引言1.1选题依据和意义全球性经济在飞速的发展,50多年来中美贸易往来不断增进的同时,中美关系也在冲突与合作中发展,总趋势走向缓和。从最初的敌对到现如今的战略合作伙伴,中美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行,而且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中美作为亚...
第2章俄罗斯与台湾关系的现状俄罗斯与台湾的关系是当今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互动中的构成环节之一,在推进中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俄罗斯对台政策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出于对中俄关系的考虑,尤其是对推动中俄关系的设想促使俄罗斯在对台政策的实施...
(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坚实基础中国和平崛起本身对海峡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自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了进一...
“一国两制”作为促进我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文章首先概述了“一国两制”从理论酝酿到最终提出所经历的长期过程, 指出其体现了我们党在促进祖国统一中实事求是的精神。...
解放战争后期,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已把解放台湾提上了日程。但是, 朝鲜战争后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扶持, 大大增加了中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
日前,台湾竞争力论坛在台立法院举行台湾民众国族认同研讨会,公布了2014年台湾民众国族认同第三季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台湾国族认同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有87%.结合2013年第一季90.40%、第二季89.30%、第三季84.80%、第四季86.8%,整年度平均为87.8%...
2017年12月18日, 美国政府出台了新一期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该报告声称:将继续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以及“美台关系法”, 同时在此基础上与台湾保持密切联系。...
近年来,海洋问题日益升温,东海争端、南海争端频现,台湾虽是这些争端的重要涉事方,但却无法真正扞卫起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在东海争端中,台湾只能屈从日本要求,自我限缩,避免进入到钓鱼岛周边12海里以内的海域,这自然会对台湾声索钓鱼岛主权带来巨...
5毛泽东文卫武攻战略思想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台湾问题的复杂化,使得解决台湾问题成为一个较为长期的任务,但毛泽东在台湾问题文卫武攻的战略思想,为解决台湾问题,凝聚两岸的共识,提供了可参照性,带来了诸多的启示,一国两制方针的出台就是对毛泽东文...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