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在西汉初年,道家为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于恢复经济和稳固统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黄老之学已经逐渐变得不适合西汉政治和经济发展要求,儒学逐渐得到汉武帝和朝廷上下的推崇,黄老之学日渐衰微,而《淮南子》恰恰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的。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同时吸收儒、法、阴阳等多家的理论主张,将其巧妙的融为一体。《淮南子》在其道论思想中对传统的老子之道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主张通过积极有为的手段来最终实现垂拱而治的大无为理想,有为是手段,无为是最终的目的,这与黄老之学倡导的无为而治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淮南子》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要顺道而为,顺时变法,切不可因循守旧,要遵循道的基本原则进行统治,不可肆意妄为;强调从人的本性出发,顺应民情、以民为本,要不断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不课滥加赋税、压榨百姓,要惠民、利民、爱民,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淮南子》作为黄老之学在西汉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性总结,其地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时代的原因,《淮南子》并没有在西汉政治统治中发挥显着的作用,在淮南王刘安谋反事件的影响下,这部奇书也逐渐受人冷落。然而,这部书中的许多优秀的思想成分对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适。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淮南王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7:121.
[2]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185.
[3]罗义俊。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上)--两汉私人讲学考略[C].成都:巴蜀书社,1990:371.
[4]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88.
[5]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3.
[6]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226.
[7]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295.
[8]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66.
[9]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152.
[10]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103.
[11]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244.
[12]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326.
[13]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28.
[14]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292.
[15]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230.
[16]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289.
[17]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74.
[18]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15、16.
[19]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75.
[20]刘兆英。老子新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145.
[21][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12:191.
[22]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307-309.
[23]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335.
[24]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5.
[2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
[26]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5.
[27]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8.
[28]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
[2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5.
[30]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8.
[31]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174.
[32]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5.
[33]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8.
[34]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9.
[3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54.
[36] [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 2008.12:2.
[37]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4.
[38]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5.
[3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5.
[40]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57.
[41]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J].济南:齐鲁书社,1987:176.
[42]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06.
[43]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J].济南:齐鲁书社,1987:177.
[44]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J].济南:齐鲁书社,1987:178.
[4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
[46]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
[47] [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 2008.12:31.
[48]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57.
[4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54.
[50]顾迁(译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3:133.
[51]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06.
[52]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
[53]顾迁(译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3:133.
[54]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J].济南:齐鲁书社,1987:9.
[5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3.
[56]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4.
[57]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4.
[58]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4.
[5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5.
[60]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06.
[61]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62.
[62]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95.
[63]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83.
[64]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92.
[65]马庆洲。淮南子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149
[66]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15.
[67]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二卷)--《秦至近代政治思想散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55.
[68]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二卷)--《秦至近代政治思想散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56.
[6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8.
[70]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1.
[71]顾迁(译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3:109-110.
[72]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94.
[73]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22.
[74]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06.
[7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9.
[76]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1.
[77]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二卷)--《秦至近代政治思想散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58.
[78]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09.
[7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28.
[80]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6、18、20、21.
[81]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60.
[82]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06.
[83]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77.
[84]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77.
[8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9.
[86]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73.
[87]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07.
[88]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76.
[8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76.
[90]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05.
[91]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06.
[92]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07.
[93]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10.
[94]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10.
[9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25.
[96]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09-310.
[97]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8.
[98]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66.
[9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47.
[100]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5.
[101]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07.
[102]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4.
[103]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二卷)--秦至近代政治思想散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62.
[104]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07.
[10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18.
[106]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20.
[107]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319.
[108]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20.
[109]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226.
[110]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9.
[111]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7.9:193.
[112][汉]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1.9:739.
[113][汉]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1.9:684.
[114]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二卷)--秦至近代政治思想散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55.
[115]陈静(注译)。淮南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8:152.
一、《论语》和合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学家吕思勉说过,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年代较早,所以对国民性格和社会现实的影响更深。[6]《论语》中的和合思想,是在孔子当时所处时代的激荡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要想了解《论语》的思想价值,必须先了解孔子所处...
一、古代国家观念:一种整体论的国家观。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家观念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表现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国家观念,即整体论国家观念,这是一种具有伦理、道德色彩的国家观。它主张国家运转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成为一种维护全体公民的共同利...
一、古代国家观念:一种整体论的国家观。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家观念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表现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国家观念,即整体论国家观念,这是一种具有伦理、道德色彩的国家观。它主张国家运转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成为一种维护全体公民的共同利...
梁启超所著《先秦政治思想史》成书于1922年,迄今已近百年,然而书中思想几经岁月沧桑而历久弥新、熠熠生辉。他所提倡的价值正是我们当今所汲汲追求的,他所提出的问题又在着困扰当下中国,正如龙应台女士所言:尽管时光荏苒,百年浮沉,我所感受的痛苦仍是梁启超的...
一在一九三○年的一次演讲中,希特勒立下合法性誓言,发誓要放弃暴力手段,转而诉诸自由民主制的合法程序来通向权力之巅: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将以合宪的方式达成目标。宪法所提供的只是方法,而非目标。我们将通过合乎宪法的方式赢得议会中的绝对多数,到那...
1848年2月,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发起挑战的不乏其人。尤其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人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者们大多忙于收集整理二人的手稿并将其编纂成册,而伯恩施坦却用修正主义的矛头直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作为一个曾经的马克思主义者站...
泰州学派是明代后期由王守仁的得意门生王艮创立的一个全国性的启蒙学派。泰州学派的弟子遍及全国许多省市,影响波及全国,在海外也有较大影响。泰州学派的思想观念有许多宝贵之处,其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妇女自由解放、争取平等权利的妇女观很值得今人学习和...
二、萨托利自由主义民主的另一面(一)理想与现实当谈到民主的时候,我们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也许是人类为什么需要民主或者是需要民主做什么。而当我们靠考虑现实问题的时候,更关心的是,民主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古典派认为,民主的一切问题应该取决于我们思...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古典共和主义的复兴者,是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发展的关键人物。在其着作《论李维》中,马基雅维利不仅阐述了共和国,且认为它们优于君主国,断定与君主国相比,共和国有更强盛的活力,更长久的好运。马基雅维利提出...
20世纪70年代后,日益严重的城市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空间正成为斗争和解放的平台之一,空间抗争开始出现在寻求更大范围社会正义的城市运动中,人们试图通过空间的改变,以建构一个正义的理想社会。本文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梳理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爱德...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