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论语》中“和合”政治思想意蕴与价值探究
【引言】儒家“和合”思想的政治学分析
【第一章】 《论语》“和合”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论语》中“和合”思想的内涵、价值原则及政治目标
【第三章】 《论语》中“和合”政治思想的内容与表现
【第四章】对《论语》中“和合”政治思想的评价及其现代启示
【结论/参考文献】孔子的“和合”政治观念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传统不是一尊不动的雕像,它的生命是热情而洋溢的,犹如一道洪流,在不断的奔腾中,积攒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大。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其求秩序、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思想精髓深入中国社会,在历史上不仅维护了古代社会的良好秩序,在当今社会仍然具备强韧而持久的生命力。李瑞环同志曾经说“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和合’”.[78]
“和合”传统政治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心理选择和行为模式。在家庭,惟愿“家和万事兴”;在日常生活中,祈愿和美甜蜜;做生意时,讲究和气生财;从事政治,目标是政通人和;干事创业,要求和衷共济、内外和顺;结缔姻缘,则希望琴瑟相和;与人相处,看重温和待人;看待世界,需要平和达观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仍然是衡量人们素质的重要尺度。
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依然是宝贵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返本方可开新,品味经典才能观照现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而创新是最好的继承,《论语》中的“和合”政治思想为我们的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养料,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珍贵的思想宝库,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合”政治思想的合理内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引出活水,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其正确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会衔接,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使传统政治文化魅力再显、辉煌再生。
参考文献
[1] 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2005:卷七。
[2] 陈慧。如琢如磨:《论语》中的人性与道德修养[J].中国哲学史,2014(4):12-19.
[3] 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R].中南海历史文化讲座编辑组。内部讲座与专题报告(上册),2009:241.
[4] 江宜桦。《论语》的政治概念及其特色[J].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2008(3):192-231.
[5] 周茂春。解构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01):36-38.
[6] 吕思勉。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2:131.
[7]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国书店,2011:52.
[8] 蔡沈注。四书五经·书经集传[M].北京:中国书店,2011.
[9]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季氏第十六[M].北京:中国书店,2011:70.
[10]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M].北京:中华书局,2011:17.
[11]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八佾第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11.
[12] 朱熹注。四书五经·孟子集注·离娄上[M].北京:中国书店,2011:55.
[13] 修海林。古乐的浮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112.
[14]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国书店,2011:49.
[15]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里仁第四[M].北京:中国书店,2011:14.
[16]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述而第七[M].北京:中国书店,2011:30.
[17]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卫灵公第十五[M].北京:中国书店,2011:67.
[18]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里仁第四[M].北京:中国书店,2011:14.
[19]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学而第一[M].北京:中国书店,2011:1.
[20]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里仁第四[M].北京:中国书店,2011:14.
[21]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里仁第四[M].北京:中国书店,2011:13.
[22]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乡党第十[M].北京:中国书店,2011:42.
[23]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述而第七[M].北京:中国书店,2011:29.
[2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25] 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6.
[26]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公冶长第五[M].北京:中国书店,2011:23.
[27]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国书店,2011:49.
[28]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公冶长第五[M].北京:中国书店,2011:24.
[29]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为政第二[M] .北京:中国书店,2011:7.
[30]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公冶长第五[M].北京:中国书店,2011:25.
[31]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国书店,2011:50.
[32]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八佾第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12.
[33] 李泽厚。孔子再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1980(1):7.
[34]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八佾第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13.
[35] 蔡沈注。四书五经·书经集传·多方[M].北京:中国书店,2011:112.
[36]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春秋三传·隐公十一年[M].北京:中国书店,2011:59.
[37] 陈澔注。四书五经·礼记集说·曲礼上[M].北京:中国书店,2011:5.
[38]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国书店,2011:49.
[39]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乡党第十[M].北京:中国书店,2011:41.
[40]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54.
[41] 陈澔注。四书五经·礼记集说·仲尼燕居[M].北京:中国书店,2011:128.
[42]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52.
[43]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52.
[44]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八佾第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11.
[45]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乡党第十[M] .北京:中国书店,2011:42.
[46]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里仁第四[M].北京:中国书店,2011:15.
[47]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52.
[48]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51.
[49]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52.
[50]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季氏第十六[M].北京:中国书店,2011:69.
[51]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卫灵公第十五[M].北京:中国书店,2011:64.
[52]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53.
[53] 赵靖。赵靖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15.
[54]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季氏第十六[M].北京:中国书店,2011:69.
[55]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国书店,2011:49.
[56]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学而第一[M].北京:中国书店,2011:1.
[57] 李山注。管子·牧民[M].北京:中国书局,2009:1.
[58]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尧曰第二十[M].北京:中国书店,2011:87.
[59]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述而第七[M].北京:中国书店,2011:29.
[60]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雍也第六[M].北京:中国书店,2011:26.
[61]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先进第十一[M].北京:中国书店,2011:45.
[62]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57.
[63]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公冶第五[M] .北京:中国书店,2011:20
[64]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尧曰第二十[M].北京:中国书店,2011:87.
[65]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为政第二[M] .北京:中国书店,2011:7.
[66]周海春。 《论语》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15.
[67]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子路第十三[M].北京:中国书店,2011:57.
[68]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国书店,2011:49.
[69] 陈永明,瞿德瑜译。轴心时期的儒家伦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36.
[70] 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7.
[71]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为政第二[M] .北京:中国书店,2011:7.
[72]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颜渊第十二[M].北京:中国书店,2011:49.
[73] 马玉山注。左传·昭公二十年[M].山西:三晋出版社,2008:192.
[74] 杨艳春。中国以德治国思想的古今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5.
[75] 李泽厚。中国近代史思想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
[76]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阳货第十七[M].北京:中国书店,2011:79.
[77] 宋元人注。四书五经·论语集注·泰伯第八[M].北京:中国书店,2011:33.
[78] 李瑞环。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时的讲话(摘要)[N].人民日报, 2000-01-08(1)。
一、《论语》和合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学家吕思勉说过,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年代较早,所以对国民性格和社会现实的影响更深。[6]《论语》中的和合思想,是在孔子当时所处时代的激荡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要想了解《论语》的思想价值,必须先了解孔子所处...
梁启超所著《先秦政治思想史》成书于1922年,迄今已近百年,然而书中思想几经岁月沧桑而历久弥新、熠熠生辉。他所提倡的价值正是我们当今所汲汲追求的,他所提出的问题又在着困扰当下中国,正如龙应台女士所言:尽管时光荏苒,百年浮沉,我所感受的痛苦仍是梁启超的...
20世纪70年代后,日益严重的城市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空间正成为斗争和解放的平台之一,空间抗争开始出现在寻求更大范围社会正义的城市运动中,人们试图通过空间的改变,以建构一个正义的理想社会。本文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梳理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爱德...
光绪二年(1876)十二月,刘锡鸿作为驻英国副使随同公使郭嵩焘赴伦敦就任,后因与郭不合,于翌年三月调任驻德大使,赴任一年有余,于光绪四年解职归国。...
第2章李东阳政治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2.1本体论。对一个人政治思想的考察必然要理解其对世界本源的认识,也就是其世界观,或称为本体观。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由此而展开的,了解其本体观也就能理解其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李东阳...
莎士比亚的政治之园在上述分析的几部剧作中表达着上帝的花园之音, 一切的发生, 上帝的诅咒与失乐园、走出伊甸园则涉及犯罪与受罚、宽恕与仁慈、赎罪与拯救等基本伦理道德问题, 这些都在剧作中出现, 唯有爱是最高的道德目标。[...
在康德那里,一切知识,无论是存在论的知识还是本体论的知识,都是以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显然本体论的知识的判断根据不是在经验中,而是在理性之中①。理解康德的政治哲学思想,必然要从先验想象力开始,阿伦特的理解始终带着海德格尔批判的烙...
自由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主流的政治思潮,国内学术界一般将洛克视为自由主义的创始人,而霍布斯在思想史上曾一度被看做一位崇尚权力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二战以后,随着西方学术界对霍布斯研究的深入,他在思想史上的形象得到了很大改观,许多人看到霍布...
第五章《国富论》寄予的政治理想第一节道德伦理观。亚当斯密在其一生的着作中,多次探讨经济自由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而一切问题的起点都是从分析人而入手的。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认为人都有利己之心,每个人的自利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源。而在其...
一若为文艺复兴时代确立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思想标本,我们的目光会自然而然地投向马基雅维里。这不仅因为马基雅维里曾供职于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写过《李维史论》①这样的共和名作;而且因为他也曾礼赞梅迪奇家族,并向其进献了《君主论》这样惊世骇俗的...
1.将微信二维码保存到相册
2.打开微信扫一扫从相册识别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QQ号
3008635932
2.打开QQ→添加好友/群
粘贴QQ号,加我为好友